欢迎访问尧晓教育网!

尧晓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宣传 >详情

警示教育进京赶考宣传,进京赶考纪录片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4-16 01:33:05 教育宣传 0次 作者:尧晓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警示教育进京赶考宣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警示教育进京赶考宣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进京赶考的含义是什么?

进京赶考的含义就是指:古代的考生在明确的日期之前从各地奔赴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警示教育进京赶考宣传,进京赶考纪录片观后感

当时,科举考试是官员选拔的重要途径,高考成绩优异者可以进入官僚体制内晋升,因此,进京赶考对考生来说意义重大。“进京赶考”一词表达出考生们那种急切、不分昼夜地前往参加考试的精神,也反映出考生们对科举考试的重视。

进京赶考祝福语?

我学员们即将参加进京的赶考,向各位学员表示祝贺和敬意,你们这些学员能够参加震惊的赶考,是你们的信任和支持,希望你们这些学员在北京考试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要给家乡的人民丝袜,希望你们能够有更好成绩,祝福你们的明天越来越美好,祝福你们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进京赶考"是指什么?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亲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进京赶考指什么历史事件?

毛泽东把1949年共产党入主北京面临的执政考验,称为“进京赶考”。

1949年3月23日上午,西柏坡,春风杨柳。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前往古都北平。临上车,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革命接近成功,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已指日可待。此时此刻,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这段对话值得玩味。

毛周“赶考对”中,使用了两个典故。

  一个是“进京赶考”。“进京赶考”是科举年代一个词。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经历1200余年的“进京赶考”一词,随之被废弃。这个词废弃40多年后,毛泽东把共产党入主北京面临的执政考验,称为“进京赶考”。一个几乎死掉的词,被毛泽东的魔杖点化,起死回生。毛泽东在思考革命成功之后如何“执政”,如何在“进京赶考”中“考个好成绩”的问题。

  另一个典故是“决不当李自成”。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艰辛奋战18个春秋,于1644年打下天下,进京称帝。起义军进入北京城之后,花天酒地,沉迷享受,李自成的屁股还没有把宫殿里的龙椅暖热,仅仅坐天下42天,就丢了江山,仓皇离京,又被一路追杀,直到灰飞烟灭。毛泽东认为,李自成是“考”砸了。毛泽东多次用李自成这个例子,告诫全党同志,“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小心,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不要当李自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警示教育进京赶考宣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警示教育进京赶考宣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