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尧晓教育网!

尧晓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特殊教育 >详情

特殊教育融合课程建设,特殊教育融合课程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24-05-11 12:04:12 特殊教育 0次 作者:尧晓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殊教育融合课程建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特殊教育融合课程建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育融合课程评价?

第一,“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为这是德育,那是智育、体育,或者美育仅在这里体现,劳育只在那里浮现……实际上,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具有综合影响,产生综合效应,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相互滋养的。

特殊教育融合课程建设,特殊教育融合课程建设方案

第二,“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实践”。“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如同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之间的“多”与“跨”的区别一样,“并”与“融”的主要差异在于:并举之“并”更多具有名词或副词的特性,融合之“融”,主要是动词,它意味着行动和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是理想与实践、目标与策略的关系。“五育融合”彰显了一种实践形式,即“融合实践”,这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育人实践”。

第三,“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理念”。如果只是将“五育融合”作为一种实践方式、路径或策略来看待,依然低估了它的特殊价值。“五育融合”的提出,还蕴含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或育人理念,即“融合理念”,它与“融合实践”一样,直指以往制约育人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和难题之一:各育之间的相互割裂、对立甚至相互矛盾。它带来的不是相互分离、割裂的德育论、智育论、体育论、美育论和劳育论,而是“五育融合论”。未来的诸育理论,都将在“五育融合”的理念和体系内得以重建。

第四,“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思维”。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系统思维,包含了“有机关联式思维”“整体融通式思维”“综合渗透式思维”等。传统教育之所以存在不够融合的顽疾,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点状、割裂、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等,从而导致各种教育之力的相互抵消、相互排斥,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难以产生叶澜教授所言的“系统教育力”。有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之后,不仅各育之间的关联度、衔接度将有所提升,各育自身的推进方式、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式也会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从此以后,各育都将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之下,重新建构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制。

江西有哪些特殊教育学校?

江西省共有**92所特殊教育学校**,致力于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以下是一些关于江西特殊教育学校的详细信息:

1. **在校生和教师情况**:这些特殊教育学校共有在校生40514人,专任教师2065人。这表明江西省在特殊教育领域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资源来保障教育质量。

2. **学校分布**: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均建有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这有助于确保特殊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便利性。

3. **特殊教育发展**:江西省特殊教育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有专门特殊教育学校61所,且在校学生(含随班就读学生)人数显著增加。

4. **质量评价体系**:江西省根据教育部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精神,努力构建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主、涵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以确保教育质量。

5. **示范性资源中心**:江西省推动建设示范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并对其进行验收评估,授予合格的单位“江西省示范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称号,以发挥区域引领示范作用。

6. **融合教育示范区**:江西省积极创设融合教育良好环境,健全融合教育评价体系,出台相关评价指南,以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殊教育融合课程建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殊教育融合课程建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