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尧晓教育网!

尧晓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发展 >详情

要解决教育发展,要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缩小哪些差距

发布时间:2024-04-12 13:16:20 教育发展 0次 作者:尧晓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要解决教育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要解决教育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是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关系。但是全面发展教育是大前提,因材施教是补充。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前提下,有些学生的个性显露,这个时候辅以因材施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因材施教又是在补充全面教育。

要解决教育发展,要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缩小哪些差距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1)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它是指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所有方面;但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2)由于每一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 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皆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要根据幼儿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

(3)全面发展是因材施教的目标,因材施教则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

我国教育目的演变趋向?

1.為社会主义服务

我国教育始终是作为社会领域的一部分去进行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制定也是以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为依据,使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根本目标相一致。不论是1958年《指示》中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还是1995年《教育法》中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都表明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目标必须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2.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是说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这也是自新中国以来各个时期教育目标一直所阐述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我国教育目标的发展变化

1.政治色彩变淡

建国之初,教育几乎是政治的附庸品,政治发展的工具,教育目标也完全是为了实现政治的发展所设定的,没有自身的价值,到六七十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教育更是政治斗争的工具。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政治上进行拨乱反正,政治环境得以稳定,教育也开始有了自身发展的空间。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教育目标,以党中央的权威避开和放弃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提法,这就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政治色彩,教育目标的设定不再单单考虑政治因素,更多的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

2.更加关注人文化

建国之初,我国教育在培养劳动者问题上存在极“左”倾向,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忽视了个人的价值与主体性,个人的发展完全服从于国家和社会,使中国教育遭遇了致命性的摧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从此教育也逐渐回归到正常的轨道,教育目标开始注重人本身的发展,但过于重视智育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十分严重。21世纪我国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注更多了一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目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还没有成为一项专门的、独立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寓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本身的目的之中。

它表现为原始社会的氏族为求其群体的巩固和延续,使儿童学会成人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经验和社会习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要解决教育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要解决教育发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