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尧晓教育网!

尧晓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发展 >详情

德国教育的发展书籍,德国教育的发展书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6-08 02:30:19 教育发展 0次 作者:尧晓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教育的发展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德国教育的发展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后德国的初等教育改革有哪些?

1959年,联邦德国推行了教育改革,公布了《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普通初等学校、中等学校的问题,没有涉及高等教育。

德国教育的发展书籍,德国教育的发展书籍有哪些

在初等教育上,建议所有的儿童均应接受4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在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

在中等教育上,建议设置三种中学,分别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总纲计划》即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又适应了德国社会劳动分工对学校培养人才规格和档次的不同要求。

19世纪德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加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健全教育领导体制。

宗教改革后,德意志境内各邦先后颁布一系列教育法令,期望从教会手中收回教育权,由国家设立学校。

不过,时至17世纪中叶,德国的政教并未严格分离,学校的开办权虽掌握在国家手中,但教会和僧侣仍保持对教育的监督权

1810年红宝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什么大学?

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Universität zu Berlin)是德国的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学,设于柏林。1809年由普鲁士王国内务部文教总管F.vonK.W.洪堡负责筹建,1810年10月正式开学。是人类教育和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设哲学、法学、医学和神学4科。第一任校长为哲学家J.G.费希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大学分为两所。前民主德国的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西柏林的改名为柏林自由大学。

19世纪上半期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9世纪上半期德国各邦的幼儿教育政策是:将幼教机构视为私人或团体的慈善设施而予以鼓励设立,并加强监督管理。

(2)在幼儿学校及托儿所中加强对贫民子女的宗教、道德教育,把这些作为抵制当时革命运动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3)认为贫民幼教设施不应像英、法的幼儿学校和托儿所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正规学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给予幼儿家庭式的照料和安排,室外游戏。

凯新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 是欧美流行的什么思潮的代表人物?

凯新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19世纪后期开始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广者。主要教育著作是《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要义》《劳作学校要义》和《教育原理》等。凯兴斯泰纳指出,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其政治基础是建立一个“文化法治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对每个人进行公民教育。

20世纪后半期德国教育的背景?

1.《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1959年,联邦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公布了《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简称《总纲计划》)。《总纲计划》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等问题,没有涉及高等教育。在初等教育上,建议所有儿童均应接受4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在中等教育上,建议设置三种中学: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分别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总纲计划》既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又适应了德国社会劳动分工对学校培养人才规格和档次的不同要求。

2.《高等学校总纲法》

《高等学校总纲法》规定,正规高等学校修业年限为四年,无特殊情况不得延迟毕业,改变了过去因学生自由选课、自定毕业考试时间,平均修业七年的状况。《总纲法》还对大学的任务、入学许可、学校内部人员机构构成、学校组织和管理、校长的任期、学历的认定等事宜作了规定。这个法案的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国教育的发展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国教育的发展书籍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