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尧晓教育网!

尧晓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方案 >详情

教育部最新施政措施方案,教育部最新施政措施方案全文

发布时间:2024-09-17 03:16:09 教育方案 0次 作者:尧晓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部最新施政措施方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教育部最新施政措施方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倪宽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提问者什么人呐!居然问到这个问题,太神奇了!倪宽名气不大,却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是儒家《尚书》学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是集《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于一身的大学者,倪宽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师兄弟——司马迁。

教育部最新施政措施方案,教育部最新施政措施方案全文

倪宽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倪宽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靠给学校伙房做饭,换取求学的机会。有一个成语叫“带经而锄”,讲的就是倪宽的故事,说他给别人打工,下地干活时,锄头上都要绑一卷经书,休息的时候拿出来看。下图是本人编制的“西汉儒学五经谱系表—尚书学派”谱系。

因为学问好,他获得了名师指点的机会,拜在《尚书》欧阳学派的创始人,博士欧阳生的门下。西汉的博士比现在的院士含金量都要高百倍,都是五经最顶尖的学术大师,皇帝的政策顾问。

欧阳生,姓欧阳,名不详,欧阳生的老师就是秦博士伏生,同样伏生姓伏,名不详。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秦朝学术禁锢,很多书籍被焚毁,读书人只能冒着生命威胁,偷偷摸摸学习,不显名。

西汉学术开襟后,儒生们连书都没有,只能靠老儒生的记忆,默写经典,《今文尚书》主要就是靠伏生记忆默写出来的。

倪宽的第二位老师孔安国,是孔子的第十世孙,他是《古文尚书》学派的启蒙人。孔安国在修缮孔府旧宅时,偶然从夹壁中得到《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发现《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存在很大差异,《古文尚书》学研究由此开始。

倪宽是汉初《尚书》学,少数精通古今两个派系的学者。

《尚书》学治国理念,与汉武帝一朝的酷吏政治格格不入,偏偏倪宽补官“廷尉文学卒史”。起初,不善于言辞表达的倪宽,受到排挤。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倪宽代替张汤写了一份疑案裁决报告,深得汉武帝赏识,从此逐步走进帝国政治忠心。

一份报告何以引起汉武帝的重视?原来倪宽的报告,是按照《尚书尧典》和《舜典》为依据撰写。也就是说,倪宽判断刑狱的标准,是参考“圣人之道”,走的是王道。这种模式,等于是拿圣贤之道的标准,作为理论依据,远比张汤的法家思想更具深度,也更有说服力和亲和力。

第一次听说倪宽是在褚遂良的书法作品《倪宽赞》中,倪宽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精通经学历法。为官有贤名,但是在历史上官员中名气不大;善文辞,但留下的名篇不多,名气也不大。

不过大家都知道,名气和功劳往往是不对等。虽然倪宽在官场和文坛没有很大名声,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倪宽同司马迁等人一起推演《太初历》,大大优化了秦朝时沿袭下来的历法,而且将二十四节气写入历法中,对农业发展影响巨大。《太初历》经过历朝历代优化形成现在使用的农历,一直沿用两千多年,可见此历法的重要意义。
  • 倪宽精通经学,最大的成就是对《尚书》的注释,传播。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对儒家经典《尚书》的讲解精辟透彻,而且将之成功运用到治国施政,深得武帝喜欢,进一步奠定儒家在封建时代的地位,算得上是儒家承上启下的一位思想大家。

其他方面诸如兴修水利,体察民生疾苦都是为官基本责任,就不列入历史贡献了。

附上《倪宽赞》供欣赏:

倪宽,西汉官员,字仲文,任御史大夫。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靠给郡国学校伙房帮忙做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次下地劳动,总将《五经》挂于锄钩,休息即读。这就是至今人们传颂“带经而锄”的故事。他最主要的贡献是与司马迁等共同制定《太初历》,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学测定出135个月的日食周期,以及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

在汉朝初年,朝廷的方纲大纪都是刚刚建立,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还没有什么“走路”经验。统治王朝所用的历法还是沿用秦朝所流传下来的,这个历法还有许多的错误,比如“朔晦月建、弦望满亏”(初一见到月亮,十五月亮不圆)的这种说法,已经不太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司马迁(史圣)等人建议修改历法,汉武帝就叫了倪宽主持修改历法。

于是,倪宽召集人手,开始了新历法的制定。这部历法,就是汉朝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在这部历法中,倪宽推定一个回归年的时间365.38515天,一个月的时间为29.4381天,这已经是一个十分精准的数字了。同时在《太初历》中,倪宽以一月作为岁首,改变了《颛顼历》以十月作为岁首的纪年方法。不仅如此,倪宽还把二十四节气编入了《太初历》中,将没有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等二十四节气中偶数位的节气)的月份编为闰月,十九年设置了7个闰月。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太初历》也慢慢地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

《太初历》在刚刚使用时,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为了验证太初历是否符合实际的天象,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3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具优越性。根据这部新历法,汉朝中止了沿用秦朝的以每年十月为岁首的纪年方法。

《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目前我们现在依然沿用《太初历》中以一月作为岁首的计时方法,这说明《太初历》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影响极大。

倪宽(?—公元前103年)西汉官员,字仲文,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历仕廷尉、掾举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御史大夫。汉武帝太初九年,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精通经学和历法,且善文辞。

汉朝初年所用的历法还是秦朝所流传下来的,这个历法有许多错误,已不能适应当时的发展,元封六年,公孙卿和司马迁建议修改历法,于是汉武帝命倪宽负责此事。

倪宽召集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二十余人,又加上方士邓平、落下闳等人共同推算制定出了新的历法,即汉朝的《太初历》。该历法较秦朝颁行的颛顼历有了很大进步,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推定一回归年为365.3851539日,一月为29.4381日。颛顼历以十月(即建亥之月)为岁首。《太初历》以一月(正月,即建寅之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了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十九年设置7个闰月。

太初历即今天所说的夏历或农历。自西汉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实行,太初历收录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合理安排闰月,应用天干纪年法等,把天文历法、四季安排、农业气象、生活生产都紧密结合起来,是传统历法中意义深远的改进,为后世历法树立了范例,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延续至今。

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密的历法,经过不断改进,被一直沿用下来。

倪宽做御史大夫在位八年,于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归葬原籍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他的著作有《倪宽》九篇,《倪宽赋》二篇,《封禅颂》等,均已遗失。

倪宽墓现位于山东广饶县广饶镇田王村南约500米,南与“欧阳八博士墓”相望。过去墓地古木参天,景色幽静,被列为广饶八大景之一,有“倪冢秋烟”之喻。

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广饶县对倪宽墓进行了修复,修建了汉相亭,并在亭内重立了《汉相倪宽墓碑》和唐代褚遂良的《倪宽赞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部最新施政措施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部最新施政措施方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