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尧晓教育网!

尧晓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方案 >详情

县级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县级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4-23 20:11:14 教育方案 0次 作者:尧晓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县级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县级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赋分制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有哪些好处?

这是新高考里的变化,简单来说一下这个变化过程。

县级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县级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有哪些

以前高考过程中是语文,数学,英语各是150分,文综和理综同样都是300分,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没有商量的余地。新高考最初采用3+3原则,也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门中选择随意的三门进行选考,但是随着浙江省推出新高考后出现的弊端(几乎很少的人选择物理学科,但是大学很多专业都要有物理的基础)逐步的连带其他省份都调整为3+1+2原则,也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物理和历史任选一门,然后再在其他四门里边选择两门就行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仍旧也是各150分,物理或者历史是100分,你打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但是选考的两门科目是采用赋分制的,赋分制强调3分一段制,从100分-40分,分为a,b,c,d,e五个等级。按照你的分数在全省的百分比进行赋分,最终高校录取时的分数采用的也是赋分制。比如你选了化学,但是却学的不是太好,考试时候只考了79分,但是最后你的化学成绩排名排进了全省的1%里,那么你的化学成绩记的分数就是100分,如果另外一个你的同学考了78分,但是成绩排名却是在全省的2%,那么他的分数将被记为91分。虽然你两只差了一分,但实际上却差了9分,这就是赋分制。他的好处就在于相对来说更加公平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北京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的额选课没有要求,假如你选择了理化生组合,你的同学选择了史地政组合,明显的理化生的试题难度都大于史地政,这样如果不采用赋分制的话你的同学就容易被北京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你则会落榜。但是采用赋分制的话就会相对公平了。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教育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莫言,一个让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快乐的老师

前1%都赋100分,不说河南、广东、山东等高考人数大省,就少的也有三四十万考生,前1%多则七八千人,少也有三四千人,都赋100分,高考一个省重本院校录取多少人?怎么拉开分差?化学99分的和90分都在省前1%以内,都赋100分,这样公平吗?!高考一分压几百甚至上千人,差9分什么概念?!

赋分制,高考新生事物,本来是想抹杀或淡化成绩的绝对排名,以突出学科专业的招生特点,按素质来挖掘人才,现在却被搞出很多个100分,听着就很不合理。

赋分系数应该用在招生阶段的专业录取环节,比如某大学招生时,计算机对已填报志愿的学生调档时,设定一个基本的的录取分数线,比如总分480分以上,然后在各大学各院系录取时,对各科成绩的赋分系数设定是不一样的,比如【物理】专业(物理难学):物理成绩*1.8的系数(可以更高),化学成绩*1.5的系数,生物给个*1.3的系数,希望学生有文字功底的就按1.8*语文成绩,想淡化英语的(很多专业可以淡化),给个1.2的系数……如此操作,这个专业招生时你想搜罗到的已填报志愿的优秀学生(有专业特长的,而且不会漏掉偏才)综合素质排名就出来了,最后录取分值可能会达到900-1000分,而且该专业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系数微调,负责招生的人为操作因素就基本上消除了。

如此操作,高考总成绩排名就完全没了意义,状元概念就被弱化了,他也是按各大学设计的学科系数纳入一个排名体系进行录取,不会再出现清华、北大找上门的现象……

最关键的,大学招生依此做到了人尽其才的选拔,学生只要按自己兴趣点和专长来用功读书,学习才会转向兴趣和能力,如尽量做到少偏科,各门课程很平均的优秀学生专业选择余地虽然大,但不一定能进优秀的大学、读好的专业

赋分制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科目原始分数,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同时也兼顾专业特长和爱好、报考人数比例、题的难易程度等综合因素来考虑,还是比较合理的!值得推广实施!

新高考改革后,赋分制登场。赋分制是根据考生实际的考分在全部考生中的排名,划分不同等级,每一级相差3分,考生划在哪一等,就是这一等级的分数,叫做赋分制。

赋分制只针对新高考制度下的选考科目,即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统考(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仍按卷面分计算。

赋分制简单地说,就是对考生的政、史、地,理、化、生6科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根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

比如,某次考试:考生A历史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内,最后等级赋分变为了100分。考生B物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内,最后等级赋分变为了76分。也就是不论分数,而论档位。

对学生的好处有两点:

1、缩小学科难度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异。高考改成六选三随便组合,总共20种组合方式,选科组合太多,考生之间不方便直接比较。另外,高校在录取时,考生之间因选科不同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比较。

2、缩小试题难度不同的分数差异。同一学科,如果有两次考试,每次的难度也可能不同,这样成绩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数进行比较。在众多的考生中,无论同一科试卷难度如何,按照成绩的高低梯度都能较好的表示出学生的水平差异。

赋分制,是在高考中部分选考课目,按照考生实际卷面分数的排名,而不是卷面分,来计算成绩的。目前,赋分制只适用于高考中的选考课目的成绩统计。

赋分制分数如何确定呢?比如,今年高考,小王选择了物理并考得了85分,卷面满分是100分,全省有1万人也选择了物理,并规定名次在百分之一以内,也就是前100名的赋分100分。小王的85分在全省一万人中占第95名,所以按照赋分制原则,小王的高考成绩是100分。按照分数排名对应的赋分值,每个考生都将获得相应的赋分值。

可以看出,赋分制是不论分数论排名论档位的,你的卷面分在所有相同课目考生中的排名位置,才是决定你选考课目最终成绩的。

对于考生而言其优点是:

第一,减少了考生压力。比如,化学满分100分,省招办根据全省化学卷面分排名人数所占比例规定,卷面分90分以上的赋分值是100分。那么卷面分100分和90分的两个考生,他们的最终成绩都是100分。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化学卷面分考100分与90分差距其实还是很大的,采用赋分制明显使考生压力大大减轻了。

第二,对考生更公平。由于存在选科的问题,而且选科组合一共20种,考生之间通过原始分不方便直接排名和比较。因为各科难度不一,每年难度又都有变化,使得不能直接用卷面分进行比较。比如学生甲和乙,甲选考物理、化学和生物,乙选考物理、政治和化学。物理和化学由于都选了,好做比较,但是政治偏难,乙考了80分,生物要简单些甲考了95分。单看选考科目总分,乙考生肯定占据优势,这样对甲考生是极不公平的。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如有不对或者不全面,请大家批评指正!

很多已经接触新高考的考生和家长,一提起这个赋分制度就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小编认为这正是因为对赋分制度的不了解,只片面看到了人数对赋分成绩的影响,却看不到背后的巨大优势。

很多人认为赋分制,是独立存在的,只是为了把选择不同科目的考生\通过排名\转化成统一的赋分成绩\来进行择优录取的计分制度,并且认为赋分制度在人数少的情况下,对中上游学生的赋分成绩极其不公平。——浙江的物理和网传现在江苏的化学,被广大考生和家长口诛笔伐。

赋分制的意思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理解了,小编这里用通俗的话来解释一番:

具体的赋分方法,不同省份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之前的浙江是五等级赋分(A、B、C、D、E五个等级),后来湖南、北京也采用了相同分等级方法,但是山东采用了是八等级赋分方法(A、B+、B、C+、C、D+、D、E八个等级)。

具体的赋分计算方法,各省有所不同,小编列举湖南省的赋分计算方法,如下图。

山东省的等级赋分计算方法如下图。

那么,被大家口诛笔伐,恨不得立马“下架”的等级赋分制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其它冠冕堂皇的优点小编不想多列举。小编说说最重要的优点,即等级赋分让学生不再重视分数,而更加注重专业和社会需求。

如果仅有等级赋分,对于选择化学和物理的考生是绝对的不公平。但是,由于专业要求科目组合的存在,和赋分制将形成一个绝对性的“互补”。即等级赋分制\弥补了\报考同一专业的考生\选考不同科目的差异;而专业对科目组合的要求,弥补了等级赋分下“趋易避难”的弃考现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县级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县级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